关于加强专业建设实施意见

 本站    2012/2/13 10:12:24    

院发〔2011〕43号

专业建设是实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途径,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与社会相互融合的交叉点,是学校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设置规划,专业结构布局、专业基本条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内容。专业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是学院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最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为适应学院“升本”的新形势,和国家及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专升本”期间,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主动适应21世纪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要,突出学院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实现培养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

二、建设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院“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国家高职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以专业结构调整和“升本”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办学条件为基础,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争取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分期、分批、分级、推进我院专业建设。通过强化“升本”专业,培养品牌特色专业,稳步发展一般性专业,扶持一批基础好,前景好的专业,有计划地开拓新兴专业,促进专业建设向多门类,综合性方向发展,使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院规模相适应,从而形成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重点专业水平较高,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新格局。

(二)具体目标

1.重点建设(升本)的专业

对学院过去投入较大,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较好,招生与就业有明显优势的专业,确定申报本科的专业,这些专业要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积极进行改革使其保持旺盛的活力,衍生出新兴学科,带动新专业的建设。一方面保持本专业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另一方面积极调研,充实专业的结构和内涵,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不断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我院重点建设申报本科的专业有: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财务管理》3、《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4、《建筑装饰工程技术》5、《电脑艺术设计》6、《物流管理》7、《软件技术》8、《计算机网络技术》。

2、大力扶持六个专业

对于国家大力提倡,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在我院已经具备一定的办学基础,发展前景好,有潜力,能够形成较大办学效益的部分专业,学院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学院发展后劲。

我院需要大力扶持的专业有:1、《影视多媒体技术》2《酒店管理》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4、《园林技术》5、《水产养殖技术》6、《行政管理》。

3、稳定发展五个专业

对学院已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招生就业情况稳定,但难以形成较大办学规模的一般专业,学院要充分利用重点专业的办学资源,带动其稳步发展。这些专业主要有:1、《计算机应用技术》2、《文秘》3、《市场营销(拍卖与典当方向)》4、《法律事务》5、《商务英语》。

4、计划开发4个专业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和学院发展的迫切需要,学院有计划地开拓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如1、《护理》2、《通信技术》3、《临床医学》4、《生物技术及应用》,并确保新开设专业达到国家高职高专教学的良好评价标准。使我院专业数量稳步有序的增加。

三、基本要求

(一)明确专业方向与特色

学院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整体上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每一个专业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形成专业特色。

(二)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形成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一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另一方面,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上对各专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

二是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原则为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坚持以培养“预就业”能力为中心,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依托,向学生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和动手能力。采取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以加大校内课外集中实训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创造真实训练环境等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有“预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构建“双证融通”的模块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体系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否落实的承载者。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的问题。我院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产品生产流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专业建设中要抓好基础课教学系统和实践课教学系统建设,并使两个系统相互融合,统筹兼顾学历教育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规范的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覆盖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把每个专业每一名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基础条件,使得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前,通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得到落实。

(四)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急需建设一批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教学团队合作机制,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使学院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团队是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实习实训实践结合。把教学与科研延伸到企业,依托教学团队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只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要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要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实践进修,努力培养双师素质。今后几年各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应达到30%以上,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比例达到35%以上,“升本”的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上述各项指标还要提高10%~20%。

(五)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学院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对准产业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格局。今后几年中,每个重点专业新增3~5个,一般专业新增1~2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双赢机制。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加快校内实验室建设步伐,构建立体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能力,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今后几年,学院要加大投入,集中资金1000万元,重点建设实训大楼,保证完善实训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切实解决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专业建设有时会与某些系部的局部利益相冲突,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全盘考虑,以学院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二)分级负责

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教务处负责组织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议新设专业,确定全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各系(部)的专业建设,督促检查其专业建设进展情况。各系(部)要成立相应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和领导本系(部)的专业建设工作,组织专业建设自查自评。学院相关部门应配合好专业建设的有关工作。专业建设要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三)保证经费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增加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每年增拔专项经费对专业进行立项建设。“升本”专业每年投入50~100万元,扶持专业每年投资30~50万元,稳定发展专业和计划开发专业每年投入10~20万元,立项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建设、资源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等方面。学院对专业建设的专项经费采取按年度下拔分期分批逐年建设的办法,每年集中经费重点建设一批专业。

(四)建立制度

完善重点专业建设评估制度,院级精品课程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评估检查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机制。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2011年9月8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