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董事长李少夫创业事迹上了《常德日报》

 本站    2015/11/11 15:42:57    

2015年11月9日《常德日报》第三版刊登署名文章《创业路上创新不止》,赞扬我校董事长李少夫办学不停步的创新神,现转载在校园网上,供大家阅读。文章如下:

                                                                创业路上创新不止
                                                ——记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董事长李少夫

本报记者 陈太平  实习生 李张念  通讯员 刘晶  王富松

一边是安逸稳定的教师岗位,一边是前路难卜的茫茫商海,当两种未来狭路相逢,李少夫选择了后者。自1991年“下海”创业,李少夫打破“铁饭碗”的举动被贴上了“不安分”的标签,而正是这份“不安分”,激励他在创业路上砥砺前行,永不停止探索与创新的脚步。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少夫步入大学门槛,这让他初步认识到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农民子女的命运。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教学岗位,于是在工作与进修的过程中,“为农民子女办一所大学”的梦想开始悄然滋生。1991年,李少夫“下海”创办深圳常宝实业有限公司,在赚得第一桶金后,他毅然决定回乡办学。此后,他与武陵区劳动局达成协议,租用培训楼开办电脑技术短期培训班,办了200多期,为常德开辟了一条“就地培养、外地就业”的新路子。

李少夫没有因此而满足和止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94年,常德市电脑技术学校终于在鼎城区桥南选址建成;1998年,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提升为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备案可颁发大专文凭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一举升本成功。21年跨越四大步,从电脑培训到电脑学校,再到电脑专修大学,湖南同德职业学院直至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实现了常德及湘西北民办职业高校零的突破。

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不满足和“不安分”的驱动。2010年前后,一些高校农学专业招生每况愈下,停了不少。而李少夫却认识到现代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转型需求,提出了办水产养殖、园林专业,打好“农”字牌。果不其然,2014年,这两个专业率先升本,成为特色品牌,农林科技学院学生已发展到551人。如今,很多专业都向“农”学靠拢,如财会就学有农村会计专业内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使李少夫将办学之路走得有声有色。

为了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李少夫的再三要求下,2005年,上级党组织委任市政协原主席刘昌进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党委始终保证学校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至今已举办2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了2000多名学生,发展新党员1000多人。

作为一名老党员,李少夫努力践行党的路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始终把亿元资产当作社会财富,生活简朴,不求奢华,对公益事业、弱势群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倾注一片爱心,慷慨大方。办学以来,先后为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200多万元,扶贫助学200多万元,出资2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在学院开展活动,每年费用均在8万元以上。

如今,“常德市十佳办学功臣”、“常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湖南省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全国温暖工程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见证了李少夫办学路上的累累硕果,也证明了那一次次“不安分”背后的创新精神,开辟出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创业成功之路。